联合国发布最新一期旗舰报告《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稳定。2021年全球经济将反弹4.7%,但这一增长仅能勉强抵消2020年的损失。
为加强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管理,规范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发展,2021年1月22日,人民银行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储蓄国债(凭证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习近平强调,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
经济日报记者近日获悉,银保监会已下发文件,正式开展单户对公、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探索建立统一的不良资产交易平台。首批参与试点的银行为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收购不良贷款的机构包括5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符合条件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再度迎来拓宽。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鹤主持会议并讲话。
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跨国投资大幅下降,中国引资却逆势增长。商务部1月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中国成为跨国投资的“稳定器”和“避风港”。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3.6%,比上季上升8.0个百分点。其中,有62.6%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季增加15.1个百分点;有35.1%的银行家认为“偏冷”,比上季减少15.5个百分点。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40.8%,高于本季7.2个百分点。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加精准有力,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2021年1月16日,摄影界最大的图片社交与图片交易平台微摄和中国国际海洋摄影协会在北京正式战略结盟。两大平台的战略结盟,不仅将推动摄影事业向纵深发展,而且将在共同开拓海洋城市发展,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讲好中国海洋故事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重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末签署行政令,禁止美投资者投资由中国军方所有或控制的公司一事,彭博社13日报道说,这一于今年1月11日生效的行政令让美国金融界无所适从,行政令内容不清可能产生比预期更广泛的市场影响。